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5节 (第1/2页)
??“嗯,我记得你的第一志愿,是清华建筑。最后你为了和你爸爸做共同的研究,选了同济。”宣适觉得自己应该要适时发表点安慰:“同济的建筑也是国内首屈一指的。” ??“你知道我最后为什么没上清华吗?” ??“你那时候不是说,想在聂教授的保护下混吃等死吗?” ??“我这么说你就信?我如果真这么想,为什么一上大学就开始各种出国交换?” ??“那到底是为了什么?”宣适高考完就很纳闷。 ??宣适的成绩也是极好的,轻轻松松就能上985的那种。 ??只不过,和随随便便都能考清华的聂广义比起来,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聂广义曾经给过他两个说法。 ??第一个,就是要在聂教授的庇护下虚度光阴。 ??这个说法并不靠谱。 ??但是,当聂广义和他说完第二个理由——【还不都是因为不想离开你】。 ??宣适瞬间就觉得第一个理由还比较靠谱的。 ??真真假假,这件事情,一直到最后也没有个定论。 ??时隔多年,聂广义终于在今天,给出了正面的回答:“因为,受人敬仰的聂教授,申请了一个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的非遗课题。” ??“然后呢?”宣适追问。 ??“然后啊,聂教授只是个单纯的学者,并没有动手的能力,他虽然申请到了,却没办法凭借一己之力,完结这个课题。而他的儿子,也就是我,恰好在很早之前,就表现出了这方面的天分。” ??“然后你爸爸把你的志愿改了?”虽然是他自己问出口的,宣适还是觉得这个问题有点匪夷所思。 ??“没错,德高望重的聂教授,在最后一刻,更改了他儿子的高考志愿。” ??“为什么呀?” ??“为了成为这个领域的权威。” ??“可是你爷爷不就是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的非遗传承人吗?” ??“一项技艺,只有在快绝种的时候,才会被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聂广义反问道:“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谁愿意干这个?” ??第13章 去不去看 ??【一项技艺,只有在快绝种的时候,才会被列入非遗。】 ??多么现实,又多么残酷。 ??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作为中国桥梁建筑技术的活化石。 ??代表着我国古代木构桥梁的最高技术水平。 ??凝结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用这项技术营造的桥梁,全世界仅存在于中国闽浙两省交界大概方圆200多公里的区域。 ??聂广义高考的那一年,浙江的泰顺、庆元、景宁三个县,和福建的寿宁、周宁、屏南、政和四个县共同为这项技艺申遗。 ??当时一共打包了22座闽浙木拱廊桥,万安桥是其中之一。 ??万安桥所在屏南县的县志上,有关于这座桥前世今生的记载。 ??宋时建,垒石为墩五,构亭于上,戌子被盗焚毁,仅存一板。(1708年) ??乾隆七年重建。(1742年) ??乾隆三十三年又遭盗焚,架木代渡。(1768年) ??道光二十五年复建。(1845年) ??20世纪初又遭火烧,1932年再次重建。 ??1952年西北端被大水冲毁两个拱架,1954年重修。 ??对于不在这个地方生长的人来说,如果不是昨晚的这场大火,万安桥这个名字,根本就无从听说。 ??别说其他地方的人不清楚,哪怕是闽浙两省的原住民,多半也没有听说过。 ??即便听说了,附近的县市,也还有其他叫的桥梁叫这个名字。 ??文物保护这四个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从来都只是一个非常不接地气的概念。 ??然而,对于长桥村的村民来说,万安桥是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个地方的见证。 ??从出生到垂暮,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 ??万安桥原本就是极漂亮且兼容并蓄的一座木拱廊桥。 ??桥屋38开间、用柱156根,总长度98.2米。 ??这座桥采用不等跨设计。 ??最长的拱跨15.2米,最短的10.6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