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面小蝴蝶_第5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3节 (第2/8页)

力,相对这一个月的时间,这个世界其他抢权向前线被授权的指挥官运送一个能生产高科技武备的科技附件,空运最多需要一天时间,如此短的时间不会耽误指挥官多少部署时间。从低轨道特斯拉卫星能源上的限制以及高科武备以及第二辆基地车的生产附件上限制,让整个大后方的领导人有了制约前线将军的实权。

    ??大量的附件被运往三大基地,各种高科技设备建造限制解开了,与此同时,随着大量高科技附件运送过来,基地车生产线也在全力开动。

    ??第二百五十二章 要塞

    ??在云南一辆五星红旗标志的巨型基地车压碎着一块块半人高的石子摇摇晃晃的前进着,四川周围糟糕的山路让五星盟的基地车颠簸中推进,推进是很形象的词,这不,挡在基地车前的一颗直径一米的大树被基地车大马力的运动推到了,这个树木被压倒后其根部带着大量的土块翘起再次顶了一下基地车的地盘,此时早已晕车吐得麻木的驾驶员没有理会这场小震动,踩着油门碾过去伴随“咔嚓”木料断裂的声音这颗在黑夜位面价值不菲的百年大树,五星盟基地车宽五米的履带将这根树干压扁成一根根细小的木条,白惨惨的木头渣子似乎正在诉说自己可怜的遭遇。

    ??五星盟的基地车履带分两部分一共十二条。整个基地车长宽比例是西方基地车的两倍,体积也就八倍,宽广的身体让这个基地车地盘被十二个可以旋转如巨足一样机械腿支撑着,每条机械腿上的脚板就是这些宽大的履带了。一般前进都是靠着履带转动缓慢前进,但是遇到十几米的沟壑,基地车的会用机器腿跨过这道坎。

    ??这么庞大的战地制造设备当然不是独自出行的,天上的战机为这个基地车的移动保驾护航。这么气势的出行这么庞大的体积让三大强权的情报部门第一时间就得知了这个消息,对于五星盟展示的如此特立独行的基地车,旭日是表示放心,声称如此庞大的基地车是在是无法适应现代灵活的战斗的,加之基地车体积过大,无法进行第二次打包。至于苏联首先表示了五星盟对基地车研究成果的肯定,但是表示这种基地车还很落后。至于盟军就是赤裸裸的冷嘲热讽了。无他因为世界上三大强权的基地车都是出于西方防御组织的技术,被别人盗取了技术,盟军感到愤怒的同时隐隐有一种我的产品最优越的自豪感,对于别的思路的产品,西方人有些不屑一顾的样子。

    ??西方就是这个德行,你学他技术他说你山寨,你采取自己的方案他傲娇的说不看好。世界舆论对五星盟的基地车异口同声的贬低,但是还有一个相同的观点,那就是五星盟现在研制出自己“落后的基地车”还是有威胁的,他们的意思是五星盟的技术不行但是这种将基地车部署到前线的态度是危险的,是威胁到世界和平的。

    ??五星盟在云南的这辆基地车部署在昆明的位置,庞大的基地到达后立刻引起了昆明轰动,所有的人先是害怕,然后耐不住好奇心去围观,基地车的展开耗费了五个小时的时间,其中让人群原理就花费了三个小时。当六个强壮的机械腿向四周平摊,基地主体压在了地面上,钢铁地盘与大地之间的碰撞就像一巴掌拍到煤灰中一样向四周掀起一阵浑浊的气浪随后平摊在地面上的机械腿朝着地面下方开始钻孔固定,基地车展开就算完成了,当然建立基地不止如此基地四周的防御体系需要打包建造。

    ??在行动过程中基地如果要安装没有死角的火力系统会严重影响负重,所以没有装在防御系统,现在基地车落地生根了自然就要建造如同铁桶一般的防御了,周边一圈舰炮机枪还要大号的火力系统当然是要围成一圈,是的这些喷子弹的六管机炮当然要比舰炮口径要大口径要达到五十毫米,咱这是要塞炮不用考虑船吨位的载重量和有限空间的弹药储存量,五星盟整出来的这么大的基地车追求的就是一个落地生根的效果。这种武器只是小意思,主要是防止不长眼的飞机群和坦克群。

    ??作为一个合格的要塞当然还要有对四周强悍的威胁能力,这个基地要塞在两个月内还要完成建造的就是基地顶部一架三联装口径六百毫米的轨道炮,该轨道炮可以将三发一吨重的炮弹加速到十公里每秒超越第一宇宙速度。炮弹如此高的速度当然必须是智能炮弹可以移动的调节空气阻力尾翼可以通过对空气阻力微调向古代操作风帆让战舰改变移动轨迹一样改变飞行轨道,避免炮弹飞出地球的尴尬。该轨道炮射程五百公里精度六百米范围基本上可以威胁到河内了。

    ??这种东西在镰锤社属于概念性武器,处于程攀穿越的需要早在黑夜位面60年的时候就开始研究了,黑夜位面的中国在二战结束之后占据半个地球以及前所未有的数量高素质人才,加上程攀的心算模拟作弊,原本也只是研究到没有合适的超导材料和电容材料就结束了。这种火炮需要一个发电厂供电,发电厂这东西代表这体积庞大,基本让这东西在战场的价值丧失了。黑夜位面的中国拥有空军优势可以投掷云爆弹中子弹等东西,用不着这中武器。但是谁能想到红警位面无线充电的能力抵消大型机械由于要带燃料太多走不了多远的想要长途运动就必须要随着军队保护补给线的悲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